煤矿通风防灭火技术

煤矿通风防灭火技术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火灾作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其发生往往与通风不良、瓦斯积聚等因素有关,不仅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通风防灭火技术作为煤矿火灾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

该技术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优化风流分配,利用风流的物理作用如降温、稀释可燃气体浓度等,达到预防火灾发生的目的。在火灾中发生时,通过调整通风策略,控制火势蔓延,为灭火救援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风防灭火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因此,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通风防灭火技术,降低火灾风险,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是当前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风防灭火技术是通过调节井下空气流动,降低巷道温度,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防止瓦斯积聚,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目的。利用机械通风设备或自然风压,将新鲜空气送人井下,排出含有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污浊空气,保持井下空气清新,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通风防灭火技术在煤矿等工业领域中,根据动力来源和运作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形式。自然通风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气压差、温度差等自然因素,使空气自然流动,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在煤矿中,自然通风主要依靠矿井内外的气压差和温度梯度,使矿井内部污浊的空气上升并排出,外部新鲜空气通过矿井的入口或通风井等地方进入。自然通风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的优点,但其通风效果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通风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复杂或大型矿井的通风需求。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械设备(如通风机、风筒等)产生动力,强制将空气送入或排出矿井,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机械通风根据矿井的实际需要,精确控制通风量、风速和风向,确保矿井内部空气流通顺畅,将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具有通风量大、通风效果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

 

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矿用防灭火专用液(JTF-I)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一方面,水浆生成泡沫之后,缓慢形成凝胶,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采空区里的滞留率;另一方面,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中、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且能固结90%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防止火区复燃。

参考文献:

[1]徐振,徐龙,祝传军.浅析通风防灭火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5,(07):115-118.DOI:10.19900/j.cnki.ISSN1008-4800.2025.07.031.

 

新闻资讯

文章详情

 

创建时间:2025-04-10 15:35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知识    煤矿通风防灭火技术
行业知识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