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让煤自燃灾害不再发生
很多煤矿隐蔽区域都存在煤炭自燃的问题,例如冒顶区、支撑煤柱及采空区等,这些区域煤炭自燃发生概率最高的区域是采空区,一个煤矿区域发生自燃,采空区占总自燃量的60%。除自然不可控因素外,井下大规模应用综采放顶煤技术也是导致采空区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煤自然发火,也就是煤自燃,指的是处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体,在有氧气的不断供应下呈现出破碎堆积状态,在自然发火的时候,煤体和周围环境出现一系列的氧化反应导致在堆积煤体内部热量积聚,这使得短时间内温度急速升高,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煤体就会燃烧。采空区内遗煤多,煤多为破碎状、漏风量大,同时采空区内部燃烧强度也比其他区域要高很多,所以这一区域出现煤炭自燃的现象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煤矿采空区防火和灭火的关键在于技术,只有应用有效的,符合标准的防灭火技术,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才能够得到保障,除上述预防性灌浆技术之外,采空区防火和灭火中的技术主要还包括以下几点:
1. 开采人员在煤矿采集过程中要应用科学的采煤工艺,避免因为采煤工艺不佳导致的火灾。第二,开采人员在煤矿采集过程中要对工作面漏风进行封堵,如果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风源太多,一旦发生火灾,风,源会导致火灾扩散更加严重,加剧火势,致使火灾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控制。在采空区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相关人员需要使用注浆或者是注水的方法控制火势,煤在经过注浆或者是注水之后,其已经具备包裹和降温作用,这个过程煤与氧的接触就不会太多,煤的氧化速度就会变慢,这种情况下,煤炭温度不会很高,煤炭也就不会出现燃烧问题,煤炭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的概率也会降低第三,相关人员在采空区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使用注氮技术。这一技术经常被应用在防灭火过程中,氮气不仅可以隔爆,还可以对氧气浓度进行稀释,注氨技术可以作为其他防灭火技术的辅助。这几种技术的火灾控制原理都是降低煤燃烧的必要条件,煤炭企业在采空区开采过程中应用这几项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采空区发生火灾的概率,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避免火势扩散,使火灾能够在最短时间得到控制。
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矿用防灭火专用液(JTF-I)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一方面,水浆生成泡沫之后,缓慢形成凝胶,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采空区里的滞留率;另一方面,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中、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且能固结90%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防止火区复燃。
参考文献:
[1]贾林兴.煤矿采空区防灭火技术及安全措施[J].矿业装备,2024(2):146-148.
文章详情